![]() |
(圖片來源:Pixabay) |
「辣招」、「辣招」周圍都有「辣招」,好像凡受到華人熱愛投資物業的國家,都有推出針對樓市的「辣招」。如澳洲(Australia)、加拿大(Canada)、香港及將脫歐的英國(United Kingdom,UK)等都於今年推出針對樓市「辣招」,政府試圖為當地樓市降溫,但始終成效不太顯著,香港更愈辣愈升,華人鍾情「磚頭」可見一斑。同樣聚居了不少華人的馬來西亞(Malaysia),看似不單沒有樓市辣招,更有定居計劃吸引投資者入市,大馬物業市道前景如何?
大馬「辣招」早出籠
先談政策方面,大馬政府差不多每年都會推出一些措施令樓市不致過熱,比起其他地方要突然推出「辣招」為樓市降溫,大馬政府較溫和,樓市升跌亦較為穩定。如2013、14年開始將外國投資者置業門檻由50萬馬幣大大調高100萬馬幣外,往後取消DIBS、增加外國人物業增值稅(RPGT)等「辣招」都是分階段進行令市場慢慢消化。加上大部份措施都是針對外國投資者而設,目的除保障本地人置業機會外,亦反映當地物業市場興旺。
2017年大馬樓市前瞻
物業升跌穩定,是投資大馬市場其中一個吸引點。筆者經常同投資者講大馬樓不太適宜短炒,要一夜爆升就不要選大馬樓,但同樣地大馬樓跌時亦不會太「傷」,且租金回報位處亞洲區內前列,屬較穩陣市道。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及鄰近主要地區樓價跌幅驚人。但當時大馬整體樓價及成交只微跌了5-8%,抗跌能力不俗。(節錄)
全文:http://bit.ly/2hHyV6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