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虎報海外地產網是專為有意於海外置業的人士而設的一站式網頁,多元化內容提供環球市場情報,網羅各地最新樓盤,匯集專家、達人深入探討至Hot話題,助你放眼世界,作出精明選擇! 豐富內容,涵蓋七大範疇,包括: 熱門置業及移民新聞、物業視頻、熱門專題、專家教路及用家分享、物業資料庫、置業指南以及地產行事曆。請即登入 : http://www.singtaoopo.com/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玲玲師傅醒您雞年財運通勝
聽日就踏入丁酉雞年,又是時候關注新一年各生肖運勢,相信不少港人最關心自己的財運、投資方向,著名堪輿學家麥玲玲特地為大家剖析各生肖新一年運勢,祝大家雞年發大財!
雞:財政較為反覆波動,投資運不過不失,宜持保守觀望態度。
狗:雞年財運平穩,倘若有意拓展海外市場,雞年是合適時機。
豬:財運順遂的一年,喜獲強而有力的「天乙」貴人星相助,做事得心應手。
鼠:雞年財運不俗,喜獲代表女性貴人的「太陰」吉星拱照。
牛:財運有輕微進步,惟人際關係疲弱,凡事不宜過份冒險進取。
虎:財運將有輕微進步,尤其獲得「月德」貴人星之助,雞年人緣暢旺。
兔:雞年受「沖太歲」不穩定因素影響,容易有突如其來開支。
龍:雞年的財運不過不失,將會有人提出新的合作或投資計劃。
蛇:財運穩定,若想實踐新的投資計劃,不妨向肖牛者提出引薦或合作請求,成功機會較高。
馬:賺錢能力較猴年強,加上有貴人助力及幸運之神眷顧,整體財運將可有進步。
羊:雞年未有大的財星進駐,偏財運並不樂觀。
猴:投資方面以穩健為大前提,建議選擇中長線投資,並以「刀仔鋸大樹」方式進行。
全文:http://bit.ly/2ja4ypP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移民澳洲】移民到步經驗談之考車牌
![]() |
澳洲考車牌其實同香港大同小異。 (圖片來源:Pixabay) |
不要以耳代目,凡事要觀察、求證。
離開香港之前,聽人說很多的資料版本:關於持有香港駕駛執照的移民,到了澳洲(Australia)應該怎樣才可以開車,例如要到香港運輸署申請國際牌、不需國際牌,因為澳洲政府有寬限期,移民可以用原居地車牌開6個月;甚至香港車牌可以直接換澳洲牌,等等。
不能說是全對或全錯,因為澳洲的運輸署屬於個別的省政府,車牌由省政府發出,樣式都不一樣(雖然拿了一個省的車牌,就可以在全澳洲開車),每個省的交通法例不盡相同,而且會因時改變。所以移民到步之後,一定要到當地的運輸署問清楚,就算是在本地居住多年的朋友,也未必知道最新規例的。
我離開香港之前,已經有十多年的駕駛經驗,澳洲行車方向和香港一樣,所以很容易適應,只是不熟路。 昆士蘭(Queensland)當時還是車少路多,其他司機大多禮讓,在這裡開車很輕鬆愉快。
移民應「盡快」考澳洲牌
當時查探得到的確實資料,持有外國車牌的人,一般不需要國際牌,也可以「短期」內在在本省開車 ,毋須考本地牌。但是若然是移民,一到步便是「澳洲居民」,並非遊客,應該「盡快」考澳洲牌。很多人相信有6個月的「寬限期」,運輸署沒並無明文規定。(節錄)
全文:http://bit.ly/2kuU8Se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投資澳洲】展望2017澳洲樓市
![]() |
Pixabay圖片 |
回顧過去2016年發生不少國際大事或多或少對經濟造成衝擊,筆者簡單概括:
特朗普(Donald Trump)爆冷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到處有激進示威活動;
英國公投脫歐震驚全球,英鎊兌美元截至12月初暴跌16%;
歐美多個地方發生恐怖襲擊,包括比利時機場,法國巴黎及德國柏林等地造成多人傷亡;
全球地震頻繁,涵蓋五大洲造成多人傷亡及大量建築物倒塌;
韓國總統朴槿惠遭國會彈劾被暫停職務,180萬人在首爾集會抗議,造成政治不穩;
在位70年的泰王去世,全國哀悼;
歐盟爆發難民潮,大量難民湧入歐盟國家,造成社會問題等。
而香港這塊福地,幸好沒太多天災人禍,經濟上亦沒有大波大浪。最讓社會熱切討論的還是年底宣布的樓宇辣招。香港樓市頓時進入冬季,交投淡靜,各投資者紛紛找尋新的出路,海外房地產再一次受到關注,而澳洲(Australia)依然成為熱話。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日本置業】投資物業附近有這個更保值
![]() |
Pixabay圖片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年提出了「一億總活躍社會」口號,希望能釋放生產力,女性也可繼續工作,不過如果夫婦二人都上班的話,孩子誰來照顧呢?所以不少日本人近來找尋住宅時,都會問一個問題:「物業附近有沒有保育園?」
日本有幼稚園,也有保育園,幼稚園大家也很了解,朝早9時上課,中午或下午3時下課,適合全職媽媽接放學;保育園則隸屬日本厚生勞働省,針對全職工作的雙親,或單親家庭等,孩子要入保育園是要計分的,在此不詳談,總之要入保育園並不容易,有些父親甚至以假離婚來提升分數,相當誇張,也可見日本父母對保育園的渴求。
最近東京不動產數據公司Style Act,就做了一個「東京都內保育園及鐵路站」的調查,列出了當地的等待入讀保育園的兒童人數,平均偏差值(日本人對於學生智能、學力的一項計算公式值),及當區樓價。結果顯示了世田谷區千歳船橋駅有123名兒童等待入讀,偏差值是71;足立區的北綾瀬駅競爭最激烈,有123名兒童等待入讀保育園,當區偏差值高達110(這區的學生真聰明)。(節錄)
http://bit.ly/2kbj8KK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紐約逾20萬人遊行 抗議特朗普上任
![]() |
紐約市上周六逾20萬人上街抗議特朗普上任,令紐約中央車站前出現人山人海的遊行隊伍。 (圖片來源: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
在美國(USA),在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的第二天,包括華盛頓(Washington DC)、紐約(New York)、芝加哥(Chicago)、波士頓(Boston)等地爆發大規模的「女性的遊行」示威活動,數以萬計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競選期間有關移民、女性等方面的言論。
紐約市20萬人上街
根據紐約當地媒體統計,有超過20萬人參與了紐約市的遊行。遊行路線經過的曼克頓(Manhattan)市中心,成為了標語、橫幅的海洋,許多參與示威的紐約市民認為,雖然特朗普來自紐約,但他並不代表紐約的價值觀。遊行隊伍在聯合國西側廣場(1 Dag Hammarskjold Plaza)集合出發,從上午10點半開始一直持續至下午5點左右。隨著愈來愈多的人從四面八方加入到遊行隊伍,每行入一個街區隊伍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特朗普必須走人!」、「特朗普要繳稅!」、「人民的力量!」等口號不絕於耳。
參加遊行示威的民眾來自各個族裔及團體,其中不乏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面孔。帶著10歲的女兒卡拉以及13歲的兒子特瑞福前來示威的華裔黎諾拉(Nora Lai)表示,參加示威是為了展示自己對於呼籲女性權利、移民權利平等的訴求的支持,「要讓特朗普知道我們很重要,雖然他當選了,但我們仍會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看看這裡來了多少人,大家都很關心彼此。我相信華府還有更多人參加遊行,我們希望特朗普看到我們的決心。他需要改變所有的事,我希望他能更加包容,傾聽他人的想法。」(節錄)
全文:http://bit.ly/2jOG5FK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英國升學】留英學生不會變成孤兒仔
![]() |
Pixabay(圖片) |
近幾年的商界高人,都很喜歡用「分手」或「離婚」來形容兩個國家或兩間機構的終止合作,最近的英國脫歐事件也不免「被陷落」在這類「男女感情框框」之中。
歐盟成員國不認同歐盟?
最近《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統計了不同歐洲國家的人對歐盟的態度,其中有6個國家對歐盟不認可的程度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特別是希臘人,92%的受訪者表示不認同歐盟,態度最為強烈;而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和瑞典都徘徊在68%至59%之間;反而已公投脫歐的英國則只有55%。
一個人若被多位對象不停抱怨以至最終抛棄的話,這個人的品格和行為定必有很多問題。由此看來,我估計歐洲不少國家在英國脫歐之後,在經貿、旅遊以至學術及學歷認可各方面未必會隨之而和英國一刀兩斷,反而極有可能以另一種協商形式維持現狀。
因為維持現狀絕對是多贏的方案,所以往英國留學的學生,前途未必會如之前各方猜測的那麼悲觀,成為孤兒仔的機率極微。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投資台灣】時機論成敗 宜握新年投資機遇
![]() |
農曆新年前發展商加強推盤,是台灣物業最佳投資時機。 |
踏入新一年,筆者在此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身體健康!一年之計在於春,居於海外的台灣人較多選擇在春節回台,故此農曆新年是在台灣(Taiwan)當地物業銷售的旺季,很多發展商的銷售中心都會為這批海外僑胞作出準備,包括加推優質單位及推出限時的優惠。現時全球政治經濟波動,加上台幣相對美元低水,令一部份在美加等地的台胞,本年回台過節及台灣買樓需求加大。
今年的春節來得較早,距離新春假期仍有約10天時間,如各位對台灣物業興趣的話,筆者建議各位在制訂行程的同時,不妨安排一天或半天的時間,看看有沒有值得投資的筍盤。
著重交通配套
根據台灣當地的情報,現時買樓人士主要包括首次置業的上車客,他們較為著數項目的交通配套,比較偏向選擇靠近捷運站,並不介意在新興區域置業;而第二部份主要為換樓客,他們偏向是面積稍大,特別是在物業的建築及設計質素方面,他們願意花費一定的預算去提升生活環境。(節錄)
http://bit.ly/2jX70Mw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Working Holiday」究竟是甚麼一回事?(一)
![]() |
Pixabay圖片 |
所謂工作假期,名字好聽,實際是不是真的那樣令人嚮往?來到澳洲(Australia)陌生的國度已經兩個星期了,由一開始有「Working Holiday」念頭,想著來到可以賺大錢,賺了第一桶金後去旅行,優哉遊哉,理所當然的實行「Working」和「Holiday」並行的美夢,同時令香港的同輩打工仔既羨慕又妒忌。
但到現在我發覺原來所謂的「Working Holiday」並不像我的幻想般…問題是我還未有「Work」,怎可能有心情去「Travel」?
因為每一日我也要付極之昂貴的房租,心裡有著著急的心情,希望快些找到工。但事與願違,或許是因為我到了一個充滿亞洲人的地方—悉尼(Sydney)。還有就是找工的人真的多的是,除了香港人,還有台灣人、韓國人、日本人、德國人、加拿大人、法國人,林林總總的,每個人都拿著工作簽證在找工作。 就算是留學生(大學生/普通學生)也會跟你爭(由於有些國家如泰國、越南等並無澳洲工作簽證,他們會用學生簽證來澳洲打工賺錢)。
跟西方人爭,英文不夠人好,跟亞洲人爭,沒有經驗沒有運氣都難爭得贏,更何況若我是老闆我當然寧願請一個做長工的人 (學生),也不願意給持有工作簽的人做,他們說不定做一個月就說要走。
頭一個星期,我每一日都好努力「掃街」,由一開始只問那些張貼了招聘廣告而我又喜歡的,到我把沒有貼廣告我也厚著臉皮去問。 到最後最後,我放棄了我想做的工(To Do Job),我連中國餐館也開始問。
黑工機會?
終於在某Shopping Mall的賣中國食物的Food Court我終於有了一個機會,老闆娘讓我試工(但試工是沒有薪水的) ! 當我滿期待它的人工會比唐人街大家所說的黑工好,我聽到她很鐵定的跟我講:「10蚊一個鐘,by Cash」。 我當場呆了,並有些心灰了。 我真的很天真相信只有唐人街是黑工價,想不到在這摩登的購物商場薪金仍是這樣,只要是華人開的店舖,九成九都是黑工!
還要只是做11AM- 3PM,星期六、日不用做,更甚的是今天不知明天事,有機會因為有其他人上班明天不用做…大家會問,10澳元(時薪)是低嗎? 我在Hostel聽別人說,她在西餐廰做廚房幫工有21澳元,就算日本餐廳做幫忙打烊收拾也有15澳元。 而這一份就只有10澳元(但中國餐館平均黑工價是8至10澳元,所以其實10澳元算是正常了)。(節錄)
http://bit.ly/2iAUzF3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移民必讀】到步經驗談之「D.I.Y.」
![]() |
(圖片來源:Pixabay) |
「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是移民生活必須學的!
屋大,雜務自然多:水、電、花園、屋頂、屋檐…不會沒有問題,可以說是永無休止。就算你買全新的房屋,兩三年之後,維修問題便會逐漸出現。就算你肯付錢事事都找人做,找誰來做、約見、報價/比價、監察工作、糾紛解決,都要靠自己。
移民初來步到,房屋出了什麼問題都很著慌,不知道如何是好;一般是馬上致電朋友,問有沒有相熟的技工可以介紹。或者是打開每週免費派送到府的區報,查看分類廣告版;或看全市發行的中文免費報,看看有什麼講中文,同聲同氣的技工小廣告。
外籍工人?華裔工人?
關於光顧華人技工,可謂「有辣有唔辣」,可以有兩個極端後果。大家講中文,無疑溝通方便;但有些華人技工,還是比較「爛做」,你肯付現金不要他發正式收條,他們可以不報稅,所以收費特別便宜。不過也有一些害群之馬,習慣欺負不懂英文非找他們不可的顧客,收費特別貴!如果你英文溝通能力足夠,我還是勸告你試下找外籍技工比比價。過移民生活,與外籍人交往是避無可避的,不妨借這些機會學習學習。
找技工報價,通常是先打電話,現在有些可以在網上搞,等他們回覆。聯絡上了,你大致講述你的問題,問他們做不做,預約時間上門看一下,報價。有些是免費報價的,但有些一見人便要收幾十元費用,你做不做也要收;尤其是那些修理雪櫃、洗衣機、爐具的,一定要問清楚。(節錄)
http://bit.ly/2jf8eUb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2017年日本樓市前瞻
![]() |
Pixabay圖片 |
回顧一下2016年日本經濟及樓市:年初放寬民宿(BnB)鼓勵市場引入民宿競爭力、年中出政策激活樓市,40歳以下市民買樓有50萬日圓補助金;到8月尾巴西里約奧運會完結正式交棒予東京,萬眾期待2020年奧運會。
同時美國大選完結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加上英國(United Kingdom,UK)脱離歐盟、世界動盪、匯率波動;日圓成為避險貨幣,而日本政府保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印銀紙)日圓匯價又下跌,樓股匯息息相關,投資不動產(磚頭保值)自然搶手,年尾來個重大決定(大力丸),日本通過興建賭場,料2023年起每年可以吸金3千億日圓。而澳門賭場大哥勵駿夥拍日本彈珠機大王、新濠金沙等,齊齊想在日本大展拳腳食賭埸大茶飯,未來前景充滿朝氣!
相關文章:【專家教路及用家分享】日本興建賭場 刺激京阪神經濟
據日本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JLL)房地產研究中心報告,2016年第一季所有外國人(全球各地包括歐洲、亞洲、美洲)購買日本不動產合共1,300億日圓,估計全年約有5000億日圓交易(華人佔3-4成市場佔有率)。
筆者在香港經營不動產業務近廿年,而海外物業市場在日本經營不動產轉眼4-5年緊貼市場,筆者大膽假設華人在東京(Tokyo)及大阪(Osaka)投資物業市場的份額(包括有「在留卡」或居住在日本的華人及外國華裔投資者),筆者用置業按揭貸款額的推算方式,估計日本物業市場成交金額,目前在日本比較活躍的華資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台灣第一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Orix等 )承造華人物業貸款,粗略估計2016年便有約300億日圓,樓價若以50%按揭比率計,物業合共成交金額約600億日圓。
假設有60%華人是不需要做物業按揭貸款,用現金支付Full Pay買物業的話,那就是900億日圓,即是説整個日本華人及國外華人購買日本樓物業單計東京及大阪成交金額約1500億日圓(換算約100億港元),成個亞洲華人地區買日本樓,個餅就是這樣大。
http://bit.ly/2j8D1nu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投資日本】連日本人也看好樓價上升
![]() |
日本人如何看2017日本樓市? (圖片來源:Pixabay) |
早前筆者在本欄做了一個日本樓價小預測,今次看看其他人的看法,集思廣益一番。
日本(Japan)地產投資及收益網站「健美家」,最近做了一個「不動產投資意識調查」問卷,調查日期於今年9月28日至10月12日進行,收到530個有效答覆。問卷結果顯示,認為現在樓價高的,有95%。被問及1年後的樓價走向,認為「無變化」的,有38.9%;「現在開始會下跌」的,有30.9%; 「現在開始會上升」的,有30.2%; 即是回答上升及不變的人,多達7成人表示樓價會繼續站在高位。
升市直至奧運?
回答「現在開始會上升」的人,43.1%認為樓價會升到「2020東京奧運」為止;11.3%認為低息環境會持續;7.5%的人認為銀行會繼續融資給買樓者。這些理由本人也同意,短期內亦看不到有甚麼因素可以逆轉。
東京洋房呎價3千以下?
最近東京(Tokyo)練馬區1間1,076方呎洋房,售價只是314萬起,呎價不到3,000元,在香港有沒有呎價3,000元的住宅?好像沒有。而練馬亦不是很偏遠的地方,由練馬站去池袋,經西武線只須10分鐘,相當快捷,有興趣可向我們查詢。
全文:http://bit.ly/2jc6FWL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投資馬來西亞物業三大利好因素
![]() |
Pixbay圖片 |
剛踏入2017年,馬來西亞(Malaysia)在首個交易日及匯價未如理想,雙雙報跌,馬幣兌美元更跌至199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低位。對於國外投資者尤其香港投資者,現在買大馬物業當然係最好時機,比匯價高時折讓約30%或以上,若物業將來升值加上匯價隨時賺取雙送利潤。雖然當地股市及匯市近期都「不太靚仔」,加上2016年首9個月大馬物業只升值2%,為6年以來升幅最少。
以上總總看似對投資大馬物業不利的條件,但當地分析員反而認為2017下半年大馬物業會進一步上升,更有破頂的機會。
大馬央行減息推高購買力
於馬來西亞,按揭息率是根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大馬央行)息率(最優惠利率,Best Lending Rate,現為3.75%)再加以各銀行利率而定,一般按揭息率由4.5%起跳至5.5%不等。有報導指大馬央行近日有意減息,分析指出,趟若BLR每下調25基點,將會推高民眾購買力近3%。就連大馬地產評估及服務局房產部副董事出席地產講座時更指出「相信地產領域將於未來幾年繼續成長」可見大馬央行減息對物業市場成正面影響。
政府發借貸牌照予發展商
近年,因貸款對存款比例,大馬各大銀行都對批核按揭甚為僅慎,不少國內外投資者都反影按揭成數比以往低,不單對買家影響甚大,亦對發展商銷情十分影響。有見及此,政府發借貸牌照予發展商,由發展商充當銀行角色,實行起樓、賣樓借貸一條龍,某些發展商更推出零首期計劃予當地買家。買家多個選擇外,亦直接帶動項目銷情,對於整個地產市道可算百利而無害。(節錄)
http://bit.ly/2iTkzxc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投資英國】倫敦物業租務須知
![]() |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
這次想和大家倫敦(London)物業在出租時要留意,及將會遇到的問題;筆者將以業主身份和讀者身分享過去的所知所見,讓大家在準備購買倫敦物業收租投資時有更多準備。
筆者第一個英國物業購於1999年,物業位於英國(United Kingdom,UK)倫敦東部碼頭區(Docklands)的一房單位,現時每月租金為1,430英鎊。還記得當年第一次購買英國物業時,完全沒有做任何資料搜集的情況下入市,原因是朋友已是一位相當有經驗的投資者。在他的鼓勵下,於是我跟隨他一起入市。
業主須提供全屋傢俬
原來,倫敦租務市場需求甚大,收樓後不足兩星期已將單位成功租出。但請留意,一般出租單位都需要提供全屋傢俬、裝修,傢俬包括窗簾、床褥、餐具、餐枱、椅、梳化等配套,但不包括電視、影音及電話。至於雪櫃、洗衣機、洗碗碟機及焗爐,一般倫敦發展商已配置於樓盤內免費提供。
當單位裝修完成後,首先要找一間信譽良好的地產代理,代表你於市場上找租客。他們會先到你的單位進行拍照及覆核單位呎數,並找合資格電工發出供電系統安全證明書,才可以幫業主刊登廣告。上述程序都是政府指定要求,往後和香港一樣,他們會跟進及帶客人睇樓等等,在空置期內,他們亦會替你查看郵箱。在冬季時,替你開啟暖氣系統,以防水管結冰甚至爆裂。當租客和業主達成租金及租約協議時,代理在簽署正式租約前才會替業主進行審核程序,準租客要提供工作證明及銀行信貸文件,通過後才會讓業主簽訂正式租約。(節錄)
http://bit.ly/2hWzl94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90後港青 5年掃7層英國樓
屬90後的Ricky手上已有7層英國物業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年香港樓價高企,不少港人呻買樓難。90後鄭嘉瑋(Ricky)早於4年前已經「上車」,截至2015年已有5層樓收租。雖然地點非寸金尺土的香港,但仍是港人熟悉的英國,更開Blog、出書跟大家分享投資物業心得。
Final Year已有7層樓
鄭嘉瑋在港成長,約8年前跟家人移居英國,目前在蘇格蘭的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修讀最後1個學年(Final Year)。年紀輕輕的他投資有道,至今在阿伯丁(Aberdeen)擁有7個物業,謙稱「投資英國物業只是機緣巧合,當時見有網民在網誌(Blog)分享香港買樓投資文章,發覺同一技巧都可應用在英國物業市場,而且回報不錯,跟家人商討同意後,便向家人集資100多萬買樓,大約2年半翻回本金,然後再加按、集資購入其餘物業。」(節錄)
http://bit.ly/2j6hyby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加拿大地產業界料明年更多加籍港人回流置業
![]() |
加拿大地產界人士預料,未來一年會有更多持加國國籍的香港及中國人回流加拿大置業。 (圖片來源:Pixabay) |
在加拿大(Canada),有地產界人士預料2017年會有更多持有加拿大國籍的香港移民回流加拿大置業。
多倫多地產專業協會副會長吳樹聲表示,現時中國人口多,大部分市民買賣樓宇集中於大城市,中國政府眼見國內樓價高,推出緊縮措施限制市民只准買一套房子作自住用,部分有更多資金買樓的投資者,唯有轉移到其他地區置業,對他們而言加國不論在空氣質素與政治經濟穩定上,均對投資樓房者甚具吸引力。
疑港排名跌因政治不穩
香港的排名竟然是倒數第四的147位,樓房整體價格下跌了5.5%,吳樹聲對此結果頗驚訝。他提到今年確實見到多了香港人回流多倫多置業,他相信這與香港近年政治環境不穩,令不少有加籍、且正在香港工作人士,有意返多倫多(Toronto)置業,不僅為子女將來教育前途,亦為自己將來退休生活打算。
他預計明年或會有更多加籍港人回流本地置業,因為他們也感到多倫多樓市越來越熾熱,若不盡快計畫在多倫多置業,樓價或會更高。
政治經濟環境穩定吸引移民
撇除在「全球住宅城市指數」排名的首8位都是中國城市,溫哥華(Vancouver)在全球芸芸城市中名列第9位,顯示溫哥華住宅有價有市,吳樹聲相信海外買家尤其來自中國的買家,若有額外資金並打算投資物業,溫哥華對他們來說甚具吸引力,原因是隨著愈來愈多直航機飛抵溫哥華,加上當地空氣清新,與中國的霧霾情況大相逕庭,另外加國在政治經濟均非常穩定,這對投資者而言是非常優越的條件。(節錄)
http://bit.ly/2ixp0j9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脫歐恐致10年動盪 英經濟或長期不景
![]() |
英國脫歐預計在第一季末啟動,有報告預料英國脫歐將帶來十年局勢動盪令經濟持續低增長。 (圖片來源: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
在英國(United Kingdom,UK),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IPPR)一份報告指出,英國脫歐將會為該國帶來深遠影響,造成十年動盪局勢,政治和經濟秩序將會改變,國家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長時間維持低增長。報告預料人口增長將會大幅下跌,未來10年超過65歲的人口會上升三分之一,政府用於照顧這群人的負擔變得沉重,至2030至2031年度的開支將達到130億鎊,令英國財政赤字問題嚴重惡化。
人口結構減少
這家立場偏左的研究所又稱,現時2/3,即近1,500萬個就業職位或會因人工智能等科技進步而出現變化,某些工作會被機械人取代,人民會更容易失業,同時會有更多自由工作者,在整個政治、經濟和勞動市場結構互相影響,形成不穩定因素。
低息低增長持續十年
報告又強調,即使各界怎樣努力,英國仍很可能受制於人口結構改變、投資減少、勞動力量降低、負債高和的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等因素,在未來十年維持低增長和低息率。
http://bit.ly/2j2lkHg
訂閱:
文章 (Atom)